2005: 深圳文化花满枝头亮点纷呈

图为“深圳文化周”首场演出于当地时间2005年10月8日晚在有113年历史的美国休斯敦市莱斯大学举行

2005年是深圳市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一年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元旦刚过,深圳文化发展史上又多了一个值得纪念、值得回忆的年份。

2005年,深圳文化全面进步,全面繁荣——“文化立市”战略深入实施,高品位文化城市建设形成自觉,“两城一都一基地”特色文化正在形成深圳文化品牌;2005年还是深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年,全市上下以“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为目标,营造出文化事业亮点纷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喜景象,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亮点:

全年宣传文化系统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奖524项,其中国际级100项;

四大节庆(读书月、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外来青工文化节)充分满足了市民的文化权利。2005年,深圳市文化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内容、载体、机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市民和外来建设者的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获得新的提高。

精品创优取得新成就

2005全市艺术创作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极大鼓舞了深圳文艺工作者的士气。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深圳文艺精品创优工作再结硕果。翻开厚厚的2005深圳宣传文化系统的获奖名录,遍眼所及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

深圳宝峰印刷的《珠山八友》荣获美国印制大奖,中华商务的《中帑水墨》荣获富兰克林印制大奖的7个精品奖和13个优异奖,雅昌印刷的《中国商业摄影》荣获Sappi国际印刷金奖;

深圳动漫《神探威威猫》夺取了国际动漫影视博览会金奖、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奖特别奖;

深圳儿童声乐《我爱妈妈的眼睛》荣获首届中日韩国际少儿艺术展示大赛金奖,少儿舞蹈《小斑马》荣获全国“小荷风采”少儿艺术评选金奖;

深圳小品《挂牌》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型剧本一等奖,歌曲《邻里谣》荣获全国第三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

福永杂技团节目《科技灵光——晃圈》参加第十七届“初登舞台”国际杂技大赛夺得金奖……

总计全年,深圳宣传文化系统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奖524项,其中国际级100项,国家级191项,省级233项。

庆祝展演活动形式多样

2005年深圳大事多,喜事多。围绕主题,深圳宣传文化部门策划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

在全市欢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时,市、区宣传文化系统精心组织举办了多达267项文化活动。其中,“光荣与梦想”大型文艺晚会艺术展现了深圳特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省市有关领导以及国民党台南市党部参访团观看了晚会,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记忆深圳——深圳改革开放史实物资料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参观展览后,称赞展览准备充分,实物资料丰富,非常有纪念意义;

美术展览也丰富多彩,举办了“影像深圳——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大型摄影展”、“魅力深圳——庆祝特区成立25周年深圳画家影像作品展”等展览和“大型组画——画说深圳”和“沿着特区成长的脚步——第五届深圳画家画深圳作品展”等创作活动,以艺术创新形式加深人们对特区的感情与怀念。

总计全年专业艺术单位组织演出312场,观众人次27万;美术展览67个,观众人次12万;讲座20余次,观众1万余人次。

四大节庆活动受欢迎

2005年深圳市精心组织了四大节庆活动,达到了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的统一,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与好评。

“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节”。于4月30日开幕,5月底结束,以“享受文化权利,展示文艺风采,营造家园氛围,共建和谐深圳”为主题,共组织192项600余场次活动,既展示了外来青工的艺术创造才能,又为外来青工提供了享受文化的机会。

第七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从9月29日开幕至10月28日结束,以“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家园”为主题,共组织11个项目活动,演出43场、展览3个、讲座7场,参演队伍527支,参演人员6000余人次,吸引观众50余万人次。

“全球通”第三届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于9月23日开幕,围绕“艺术、文明、分享”主题,推出50场中外艺术演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的独唱音乐会、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等演出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雅艺术大餐。

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注重活动的公益性、普及性和参与性,确立“阅读、进步、和谐”主题,共举办“深圳读书论坛”、“读书电视辩论赛”、“相聚书香家庭”、来深青工“深圳,我的家园”征文比赛等各类主题活动130多项,直接参与者超过650万人次,进一步确立了深圳成为爱书的城市和因为阅读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以“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为创作核心,深圳市组织创作各类群众文化作品2600件,极大地丰富了节庆内容;同时,配合深圳市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文化局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主办、群艺馆与市京剧联合会联合承办创作排演了大型现代京剧《一代名医——郭春园》,在全市各区巡演24场,成为先进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每逢节庆,市区宣传文化部门都会组织举办大规模的文艺活动,2005年节日文艺活动又达到了新高潮。

其中,元旦、春节暨第二届“关爱行动”文艺展演活动以“共创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共组织了558项各类文化活动,参与观众45.39万人次;国庆文化活动重点放在社区,共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62项,极大地丰富了国庆文化生活。深圳市继续开展电影进社区、工厂、军营、学校等活动,全年放映公益电影2065场,受益观众110万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

推进了文化中心工程建设,中心图书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推进大剧院的改造工作,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组织深圳歌剧院和现代艺术馆的深入论证;协调少儿馆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顺利移交建筑工务署施工,推进中波台、艺术学校项目及市美术馆的改造、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等有关工作。

2、完善文化产业促进体系

亮点:

筹办第二届“文博会”,打造“文博会”品牌,使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以及特色更鲜明。

2005年,市文化局努力强化产业政策指导和发展规划,不断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实力的提高。精心筹备第二届“文博会”,推进招商招展和宣传推介工作。在总结首届“文博会”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以及特色更鲜明的方向,制定了第二届“文博会”的总体方案,并指导承办单位制定了第二届“文博会”总体策划书,推动成立了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

同时,市文化局协助文博会公司开展了国内外招商招展和对外宣传推介工作,先后在德国纽伦堡、英国伦敦、新加坡等举行了宣传推介会和招商招展工作,初见成效;推动了五个分会场的筹办工作,大芬油画村、中心书城、古玩城、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深圳市艺展中心目前筹办工作进展顺利。

市文化局开展了快报数调查,基本摸清2004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根据统计,深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39亿元,占全市GDP的4.77%,同比上年增长20.76%,高于同年深圳GDP增长速度。

开展了文化产业规划起草工作。市文化局完成了文化产业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前已征求各部门的意见。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有关筹备工作,推动促进了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的设立。

扶持音像市场、歌舞娱乐业的发展。深圳市支持音像连锁企业扩大规模,向社区和品牌商场发展,全年8家连锁经营企业新开设直营门店19家;重点扶持自助式卡拉OK发展,自助式卡拉OK娱乐超市已增加到5家。

促进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全面启动了特区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目前完成转换用户达50多万户,转换工作得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肯定。做好影视制作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全年全市影视制作机构生产电影5部、电视剧10部,其中深圳电影制片厂儿童故事片《我们手拉手》荣获国家电影“华表奖”,电视剧《家风》播出后反响良好。

完善印刷企业审批程序,恢复审批新设立印刷企业,目前共受理新成立印刷企业申请152家,批准109家。组织召开了印刷设计业座谈会,起草了促进印刷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议。

3、特色文化正在形成品牌

亮点

陈萨在第十二届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

全市市、区七个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和“通借通还”服务;

“创意十二月”系列活动;

深圳动画制作中心成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

2005年深圳“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圳特色文化和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确立。

“钢琴之城”建设。进一步提升艺术学校钢琴艺术教育品牌。该校学生2005年又连续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大奖:潘林子在第六届亚洲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协奏曲A组第一名;左章在第七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最佳演奏奖;何其真在第四届塞勒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二名;陈萨在第十二届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刷新了我国在这一赛事上的新纪录。

“图书馆之城”建设。深圳区级图书馆质量进一步提高,南山、宝安、罗湖、福田、盐田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馆;“通借通还”服务进一步拓展,市、区七个图书馆实现“一卡通”借阅服务。“图书馆之城”技术支持实现突破,由市图书馆承担的国家高科技项目《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与应用平台开发》通过国家鉴定,地方文献采编网和数字图书馆项目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创新奖。

“设计之都”建设。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正式成立,中国(深圳)——欧洲设计艺术高峰论坛成功在深举行。市文化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规划局策划组织“创意十二月”设计深圳系列活动,以“创意引领未来,设计演绎生活”为主题,共举办了“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邀请展”、“深圳——05平面设计在中国大赛”、“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等8大活动,活动参与面广,学术水平高,促进了深圳设计产业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建设。

“动漫基地”建设。6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深圳动画制作中心为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市文化局协助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扶持深圳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立项制度,第一、二批共有8家企业申报立项剧目8部,1394集。

4、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新进展

亮点:

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经验受到中宣部肯定,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005年深圳市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创新取得新的进展。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市文化稽查大队升格为副局级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也正式成立,新增劳动局等13个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深圳市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经验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继续推进专业艺术单位的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组建演艺集团的方向,探索将深圳大剧院与市演出服务中心实现资源重组、优势互补,为做强做大深圳市演出市场探索新的道路。

继续推动公益文化活动运作机制改革。正式出台了《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试行办法》,将公益文化活动交由符合条件的文化事业、企业和社会文艺团体承办,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开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初步形成调研报告,并起草《深圳市文化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从设施、活动、载体、内容、机构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具体措施,待进一步修订成熟后正式实施。

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并推动民间化改革。推动成立深圳市歌舞娱乐行业协会、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市书报刊发行业协会;完成行业协会民间化改革工作。

5、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亮点:

文物保护年;

开展“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全市文物工作会议

2005年是深圳“文物保护年”,深圳市以此为契机和动力,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深圳市“文物保护年”工作方案》、《深圳市文物保护“五纳入”实施意见》;起草了《深圳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十一五”文物古迹保护规划》;举办了“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评选(2005)”活动;召开了全市文物工作会议,由市政府与各区政府签订了《深圳市文物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区文物保护的职责和任务,解决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正式成立,该鉴定所成立以来共鉴定各种各类文物600余次,鉴定物品近1000件,开展鉴定咨询100余次。

深圳市还启动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和大鹏所城保护工作;开展了大万世居、中英街界碑、平湖革命老区建筑群、南头古城南门街等修缮、维修及改造工作;考古调查喜获丰收,三洲田开发生态旅游区重点文物考古调查发现历史文化遗存37处,赤湾右炮台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生活和军事用品。

全市博物馆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推动宝安白石龙营救文化名人旧址保护工作,建立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指导、推动成立了宝安区“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至此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9座。全市各博物馆新办和引进各类展览近50个,接待观众43万人次。

此外,深圳市还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6、拓展对外文化交流

亮点:

实施“文化周”战略,促进文化与经贸的互动,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2005年,深圳市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有力拓展了深圳国际形象。

其中,“深圳文化周”自举办以来,反响强烈,2005年再次在美国展示了中华文化和深圳文化的魅力。10月,深圳艺术团赴美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节”活动,并在休斯敦举办了“深圳文化周”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美国主流媒体给予高度评价。

以文化推动经贸发展取得初步进展,深圳市经贸文化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参加皇家昆士兰博览会,深圳艺术团的精彩演出获得布里斯班观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经贸与文化的互动。

据统计,全年共派出文化项目赴国外交流20批、128人。

在“走出去”的同时,深圳市努力“引进来”亦取得显著成果。“法国维埃纳省文化周”的举办,标志着深圳市的“文化周互动战略”取得了实效并不断走向深入,它与在深圳举办的中韩画家联展、西班牙欧洲组曲艺术展、中澳文化节等活动一道,实现了以文化交流带动两地政府各方面交流的良性互动局面。

与港澳台的文化交流也得到加强。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了“观念艺术——中国当代绘画作品展”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深圳与澳门的文化交流;台湾美术专业人士交流参访团去年访问了深圳市,这是近年第一个访问深圳的台湾高级文化参访团;举办了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香港、上海、台北、深圳四城市文化交流会议”,探讨了城市历史的保护和文物政策的制定等问题。据统计,全年派出赴港澳文化交流项目102批、295人。

2005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正式落户深圳,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智力支持。

7、确保文化市场安全

亮点:

建立网吧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显威力;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和制度。

2005年,深圳市努力推动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确保了文化的安全平稳和健康发展。

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的监听监看和社会管理,组成对全市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单位进行检查;加强对小报小刊的管理,开展了对报刊虚假违法广告的整治工作;完成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达到了“加强管理、规范秩序、繁荣发展”的工作目的。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和制度,使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强化。作为全国建立网吧长效管理机制9家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市已在核定网吧总量的基础上,重新启动了网吧的审批工作。

创新执法体制和机制。深圳市正式推行了“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考评”和“总队内部职责分工目标责任制考评”;提高了网吧、音像市场和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处罚标准;推进刑事打击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至今全市已有27宗非法音像制品刑事案件依法判决,21宗非法音像制品窝点和1个非法出版案件的经营者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深圳市还开通了文化市场举报投诉专线电话12318,构建了文化市场社会监督的投诉举报平台。

坚持文化市场的扫黄打非工作以及各项专项整治。开展了文化市场领域的“清无”专项行动,全市文化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8670余人次,取缔无证无照文化经营场所1418家,收缴非法经营设备13266台(件)、非法音像制品57万余张、非法书刊55000余本,疏导无证经营单位252家,清理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