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文博会的发展 文化部给“文博会”瘦身(06-02-24)

 

作者:国际商报 赵鸿涛

自2004年深圳市提出“文化强市”并召开了深圳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来,短短一两年间,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举办“文博会”的热潮。2005年先后有沈阳文博会、云南昆明文博会、武汉文博会举办,不少的省份还提出了主办国际化文博会的口号,南京、昆明、陕西、重庆等省市都在酝酿国际化文博会的计划。

然而,在热火朝天文博会举办的背后,却是让人难以吞咽的苦涩。由于文博会的在各地不断举办,参展商们疲于奔命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文博会,招展台前门庭冷落,主办方处于四处哀歌的境地。文博会何去何从成为政府和企业探讨的热门话题。文化部出招规范文博会发展1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文化部办公厅关于举办文化产业展会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文化部今后只重点扶持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几个博览会,不再参与其他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文化部此举是为了避免展会资源的浪费,集中力量抓好几个知名品牌的文博会,进而规范文博会的发展。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不主张举办很多的文化博览会,那样给参展商带来了太大的压力,也会给我们自身造成不良印象。文化部这样做就是要集中精力、人力和物力培育好几个知名的文博会品牌:已经继续优势并走向国际道路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而又符合条件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轮流举办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为了振兴东北而举办的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为了中部崛起而举办的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这些文博会从地区上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几乎涵盖了我国的所有地区。内容上,这些地方的文博会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至于出现内容上的雷同。文化部这样的安排,也避免了厚此地而薄彼地、厚此会而薄彼会的情况。这样一来,各个地方减少了举办文博会的压力,各地也可以把自己的独特优势都集中展现出来,有利于文博会品牌的形成,并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市场化运作是发展趋势沈

丹阳说,文化部这一举措对于健康发展文博会是一件好事,文博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应该进行市场化的运做。然而一些原因的存在,目前文博会的举办大量是政府行为。这是由于政府行为造成的种种问题,应该由政府出面干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政府对政府,由上级对下级提出产业发展意见。

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却必须由市场来解决。文化部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不一定有用,因为这只是一个意见,各省市还是会根据自己需要发展文博会。我相信市场是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力量,政府的各种政策法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文博会的盲目发展。文博会交给市场来做,主办者就是展览公司,他们看到文博会有利可图就会大力发展,而如果出现过剩,企业自己无利可图自然不会再举办。

政府是否需要完全淡出文博会,针对这个提问,沈丹阳回答说,目前文化部已经举办的这几个文博会,政府是很难淡出的。文化部应该少些行政色彩,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但这个趋势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实现。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人说,文化部的逐步退出,进而把文博会交还市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文博会的发展之初,以政府出面号召企业参展,扶持文博会的发展是必须的。但是当文博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政府就需要隐退出去。“企业能做好的就交给企业去做,政府不应该插手。但是企业做不好、做不了的,政府就应该管起来”,沈丹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