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吨重巨砚添彩文博会

   

    记者从大芬村管理处了解到,13日落户大芬村的巨砚昨日正式与市民见面。

    巨砚制作精细

    记者在大芬油画村看到,巨砚现在位于大芬油画村广场前面的空地上,整个砚体呈青黑色,长约12米,宽约3米,高约1米,上面雕刻着立体的《清明上河图》中的几个场景。巨砚做工精细,画面生动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巨砚的到来引来了不少大芬村的居民、游客、艺术家和许多媒体的关注。

    据有关人员介绍,这个来自河北的“易水古砚”取料太行山区西峪山的水成岩,石料色彩柔和,石面光滑,质地细腻,是制砚的最佳石料。而这个巨砚是将100多吨重的完整的石头,通过艺术家的设计和40多位工人挖凿和雕刻而成,雕凿过后的石头只剩下55吨重。易县的制砚艺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刻技法,依据石料的形体及纹饰,用平雕、浮雕、阳雕、阴刻等各种技法,巧妙利用石料上的天然花纹,将《清明上河图》与砚台合为一体,构思精巧,刀法精细,是罕见的艺术珍宝。

    免费送给文博会

    据龙岗区工作人员毛先生介绍,这个巨砚是由一位热心人士从它的创作者那里买来,然后免费送给文博会大芬村分会场的。毛先生说,一方面那位社会热心人士是出于对深圳的热爱,另一方面,也由于大芬油画村是著名的文化基地,也是面向世界的窗口。他认为,只有把这个稀世珍宝放在那里才能完全显示它的艺术价值,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现场的许多艺术家都对巨砚的新颖的创意和精美工艺表示惊叹。现场,也有艺术家对砚台上《清明上河图》雕刻的人物比例提出疑问。画家葛先生说,雕刻的人物显然比《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比例要大。他说,《清明上河图》是幅写实的图画,应当遵循原画的比例。而一同送来巨砚的相关人员认为,这是一种夸张、集中的表现形式,更突出了对原图中人物的刻画。

    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砚耗时两年,花费了几百万元制做而成。大芬村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巨砚的制作中,光是艺术家的设计费用,以及两年中几十位工人的人工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那块尚好的巨石就更是珍贵。如果现在来估算它的价格,以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来看,这块巨砚是个无价之宝。现在巨砚的旁边用护栏围住,还有4名保安24小时进行看管。

    专访

    原砚主:赋予砚台更浓厚的艺术气息

    昨日下午,记者大费周折才联系到原砚主彭成先生。彭先生是山东人,常年在北京生活,是一个石头爱好者。据彭先生介绍,砚石是两年前他偶然在易水的一个山坡上发现的。

    得到砚石后,彭先生起初还没有想好怎样利用这块难得的巨砚。后来,一位朋友碰巧拿了《清明上河图》的画给他欣赏,这便让他有了灵感。他觉得巨砚那么大,很适合在上面雕刻出《清明上河图》。他说,把砚和《清明上河图》结合起来制作成工艺品,是想赋予砚台更浓厚的艺术气息。而砚上的人物大小和《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物比例是不同的,彭先生介绍说,这是雕刻艺术的一种手法,而《清明上河图》主要是表现人,所以在雕刻时他们也是重在突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