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项目2706个涉金额700亿 文博会要变成文交会

    “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是文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的使命,也是文博会永恒不变的主题。目前,中国文化贸易正处于严重入超的状态。有人感叹,当代中国人了解外国,远多于外国人了解中国。与中国其他领域外贸增长迅速相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脚步却显得非常迟缓。

    文博会如何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有何过硬招数?本报今起推出“文博眼”系列报道,试图揭开其中奥秘,敬请垂注。

    德国纽伦堡市的代表们在贵州省的展区内微笑留影;尼日利亚驻广州领事在观看了苏州姚建平刺绣馆逼真的人像绣品后翘起了大拇指;委内瑞拉的客人在观看了福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后,当即邀请该剧团到南美去表演……

    在第二届文博会的会场里,中华5000年积累的灿烂文化瑰宝俯拾皆是。一大批中国文化产品将从这里起飞,乘着文博会的翅膀漂洋过海。

    围绕“四个中心”打造交易平台

    在第一届文博会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曾明确指出,要把文博会办成中国文化出口商品交易会,努力促进文化内容产品出口,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第二届文博会筹备工作情况座谈会纪要上,李长春又作出批示:“在推动文化产品出口上要有些硬招。”

    当文博会走到第二届时,在主办者和承办者的脑中,“促进中国文化出口”这一理念更为明晰了。今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长许宗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为什么增加了一个‘交易’?我们通过”文博会“这样一个平台,汇集信息、项目、技术、人才、资本以及产品,使中国的文化产业能够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的竞争,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水平。”

    文博会如何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主要是通过打造“四个中心”:中外文化产品信息交流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各种要素的交易中心,推荐文化产品的推介中心,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促进中心。

    理念在明晰的同时更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这或许是第二届文博会最令人欣喜的“成长”。

    促海外交易“硬招”“新招”不断

    正是围绕着“四个中心”的主题思想,第二届文博会将“海外招商”作为重中之重,从招展工作刚一启动开始,就着手邀请国外文化企业、投资商、采购商、经销商、文化基金等专业观众参与本届文博会。

    在整个海外招商过程中,主办者、承办者各方各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硬招”、“新招”不断。深圳市领导亲自带队赴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商协会挖掘“会际资源”邀请到来自20个国家的商协会;与海外专业机构代理签约,邀请到各类文化企业的外籍专业观众;建立海外买家数据库进行“点对点”招商;通过群发邮件发布文博会消息……

    招商信息所到之处,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积极回应。在推介文博会的海外联谊会上,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接过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递上的文博会海外“请柬”,纷纷表示将携“厚礼”赴盛会;缅甸商人娃娃锁从当地电视台新闻中得知深圳将举办文博会的消息,立即订购展位,把缅甸的玉文化带到文博会上。据了解,第二届文博会共邀请到专业观众21749人,其中海外观众有34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