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产业化工程
● 项 目 方:湖北武汉大学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合 作 方:北京光动力投资有限公司等五方
● 投资金额:1.2亿元
● 成交时间:2001年10月
知识资产富集、创新能力强劲的高等院校向来是科技成果的诞生基地,也是历届高交会上重要的高科技成果供方。武汉大学多次组团参加了高交会,其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医学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与环保、新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投资机构和企业,或组建新的高科技公司,或增资扩股,实现了多个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产业化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烷氧基硅烷及其合成光纤光缆专用石英材料(简称有机硅)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项目。该项目系采用国内外最先进、无污染的硅/醇直接合成法生产烷氧基硅烷,再以烷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及相关技术合成石英光纤预制管、棒材专用超纯石英粉。在此技术基础上,生产高纯稀土掺杂石英粉;生产光纤光缆专用和微电子产业急需的超微二氧化硅。
武汉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和前沿的有机硅材料技术研究机构,依托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武汉大学投资控股的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硅/醇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并通过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经过2年的产业化转化和建设实施,在我国首次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能力已达到2000吨/年。2001年以烷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光纤光缆专用材料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了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使我国在制备光纤石英材料领域拥有了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了我国光纤制造行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不仅一举解决制约我国光纤制造行业基础材料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带动光纤预制棒、光纤器件、高档石英玻璃、电子元器件等一系列的相关产业发展,对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2001年10月第三届高交会上,该项目被列为组委会重大签约项目,当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光动力投资有限公司等五方签订了共同投资1.2亿元,携手实施该项目产业化的合作协议,立即成为高交会上众多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投资机构和公司的注意,纷纷前来考察并提出合作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02年11月该项目被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计划,提供1000万元的国债资金予以支持项目建设。2003年武汉大学和随州市政府达成了共建武大随州科技园的共识,为了带动园区的建设和该项目的尽快上马,武汉大学统筹规划,经过多方多轮洽谈,又吸收了湖北洪磷化工股份公司为投资方,注册成立 了“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8500万元,其中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68%,其拥有的该项目自有知识产权作价1700万元入股,充分的体现了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该项目总投资14705万元,年产烷氧基硅烷20000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年产光纤预制棒原料-超纯石英粉500吨,年产超细微Si021000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年销售收入将达29250万元,利税总额5870万元。该项目自2004年初实施产业化以来,目前已建成3条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生产线、单条超细二氧化硅生产线形成6000吨/年的烷氧基硅烷、500吨超细二氧化硅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已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武大随州科技园引入了园区建设所需资金,规划、建设和管理都步入了正式轨道。武大随州科技园依托武汉大学的综合优势和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资本为纽带,形成高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正在建设成为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综合高科技园区;成为高层次、综合性的政、企、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成为具有开放式特色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一流大学科技园。在未来5年内,武大随州科技园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0亿元,园区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将分三期以滚动发展的模式逐步扩展,一期建设计划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科技园建设将以光子公司项目为支撑,利用武汉大学的品牌、科研、人力资源和随州市的优惠政策,在随州建立一个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集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及风险投资与园区管理功能于一体、兼具人材培训、旅游、商居配套的、定位为“现代化都市型制造业园区”的高校科技产业园,在今后3至5年内,武大随州科技园将会形成产值10亿元、利税4亿元的经济规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